德智能仁 創辦人
德行的人,必不孤獨,也不寂寞,故云:「德不孤、必有鄰」。易曰:「君子進德修業」。佛家論「德本」,為「諸善萬行之功德」。淺論功德;內心謙下為功,外行忍讓為德,由此而成就福德。
智為內力,乃心之所達,能瞭然宇宙人聲之至理,燭照明心。智力充滿,能適應任何環境;對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不虞疏漏與偏差。無論在學習,乃至發展人生事業,有助於社會國家,進而造福人群,發揚儒佛思想 之精華,慈悲濟世,創造人生歲月過程之光輝,不祉照耀一生,而可永垂不朽,照耀千古! 能為人所不能,行人所不能行者,皆賴個己之內外力故。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不祇發乎本能,更需調適本能,以適應環境,乃至增加環境之美好與光輝。是故中國論「能」,謂「有道藝者」。又道藝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依此而論,則現世之科技也應參考六藝;尤其是數,屬技術之首要。六藝中首言禮、樂,則射與御非只為戰爭,也是技術。而書法在藝術中是最高意境之創作(希望同學每天能寫十個毛筆字,藉以養氣存神)。「能」字既屬藝術,如果現世科技工藝能融匯人文思想,則不外於中國文化之論藝,且孔子論藝術:志道據德依仁遊藝,而發揮藝術創作,可能善導人類前途獲得比較平安,世界也因此而導致和平。現世發展人之能量潛勢,可說是驚人之成就;然而世界人群之貪奪和戰爭,幾無寧日,因所缺於仁慈的悲情,問題產生於在「能」與藝術仁慈之分界!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古聖賢之教育軌範。亟需從新重現。現世發人深省的現世思潮和一般的教育風氣,教與學的不容置議的受到環境之所支配;有心人宜扶匡教育之正軌,刻不容緩。 華梵創校,結合中外有識之士,研求慎思,期科技教育匯融人文思想,吸收藝術陶冶,讓青年慎休品學,將於學成「致用」,志在「能仁」,而非志者能強!體察「以德行仁者旺」,是「能仁」。能強是西方達爾文進化論之影響,吾人深思更深思,庶幾東方思想,中華文化復興之有日!
華梵大學校歌
華夏文風被萬世,梵宇巍峨雲端聳。 慈雲法雨悉沾灑,良師益友,建起華梵好學風。 東土慧日照,儒佛聯心,崇善去惡,共濟和衷。 淑世造人才,為國培良棟;人文科技詮體用,德學相彰樂融融。 千秋萬歲仰聖流,全球各國,寶島朝宗。全球各國,寶島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