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名學者鄭振煌教授蒞臨華梵大學演講。 佛教界知名學者、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鄭振煌教授8日應邀至華梵大學專題演講,探討法華天臺的核心思想「一念三千之美」,吸引許多師生前往聆聽,李天任校長特別邀請鄭教授今後固定到校本部開課,讓更多人可以同霑法喜,在學佛道路上一起精進。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左)邀請鄭振煌教授今後固定到校本部開課,嘉惠更多師生。 鄭振煌教授長期推展居士菩薩道及佛教現代化、國際化、學術化、生活化,並長年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更致力於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為華文,與翻譯漢傳佛教為英文,2007年創立中華維鬘學會擔任理事長,目前為名譽理事長,也是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所所長。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田四通於演講開始前演唱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作詞的歌曲「摩尼珠」。 鄭振煌教授去年11月起受邀於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開設「空性之美」系列講座,好評不斷,今年2月再接續辦理「法華天台之美」共五場次的佛學系列講座,此次演講「一念三千之美」即為其中一個子題,地點並移至華梵大學校本部之安館101多媒體教室舉行,讓更多師生有緣親炙大師風采。
「一念三千之美」專題演講由華梵大學校友會與華梵大學推廣教育處共同承辦。 鄭振煌教授表示,天台智者大師將所有佛法的結晶都放在一念三千之上,一念三千就是天台法門的顛峰;佛菩薩的一念三千,起心動念都是慈悲與智慧,儘管或有一念出現下三道的景象,但卻是為了度化地獄、餓鬼、畜生,與下三道眾生的一念盡是貪、嗔、癡有別。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致詞。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人類修一念三千,是為了隨時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一旦發現念頭中有貪、嗔、癡,就要趕快停止,往上提升,也應提醒自己,修學一念三千若是為了離苦得樂,則仍是可言之美,必須再往上提升至大菩提大慈悲的菩薩智慧之念,也就是不可言之大美才對。
鄭振煌教授(左)於休息時間與同學進一步交流。 鄭振煌教授說,一念三千不是理論,而是修行的法門,不只是在禪修,任何時刻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起心動念上,都可以修一念三千,這是一個讓人隨時成佛的境界。
參加活動的貴賓師生合影留念。 鄭振煌教授的演講引起台下許多共鳴,預計5月18日與6月22日還將舉辦兩場「法華天臺之美」系列演講,講題分別為「一三三一之美」與「六即圓融之美」,地點在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歡迎社會大眾免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