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現場展出釉下彩整個創作過程。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二年級學生宋旻玲、范愛嫻與智慧生活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陳玟吟攜手合作,歷經一整年的努力,成功完成「菩提彩韻——釉下彩技術資料庫建構展」共學計畫並舉行成果展,展現華梵師生跨系合作與藝術實踐的深厚底蘊。


宋旻玲同學的釉下彩繪作品。

宋旻玲與范愛嫻都是壯世代熟齡學生,業界資歷豐富,其中,宋旻玲擁有25年在海外擔任法蘭瓷彩繪師的噴槍技術經驗,是極為珍貴的傳統技藝資源,回來台灣之後,發現陶瓷產業沒落,釉下彩需要傳承,為了想把釉下彩噴繪技術留在華梵大學,因此催生此次的共學計畫。


宋旻玲同學的釉下彩繪陶瓷作品。

陳玟吟老師表示,「釉下彩技術資料庫」由宋旻玲將釉下彩的顏色記錄下來,建立全面的釉彩配方數據庫與釉料色片系統,建置完成12種基礎顏色與10種色階的釉彩色片後,即可提供想要陶瓷彩繪的人士,根據資料庫中的顏色直接挑選使用。


范愛嫻同學的釉下彩繪作品。

特別的是,這120個釉彩色片都是以菩提葉的形狀設計製作,象徵智慧與啟迪,為陶瓷創作注入深遠的象徵意義,師生一踏進之安館一樓,就看到一片片宛如心形般的美麗菩提葉瓷片懸掛牆上,將一整面木質牆壁妝點得七彩繽紛,心情也跟著明亮起來!


宋旻玲與范愛嫻同學一起建立陶瓷釉下彩色片數據庫成果。

陳玟吟老師非常感謝設計系陳妙鳳老師的引薦以及校方提供共學機會,讓具備熱忱與理想的學生能實踐釉下彩技術的傳承之夢,並促成此次佛藝、設計兩系的跨系合作。


現場展示利用釉下彩技術創作瓷板觀音引人注目。

令人感動的是,計畫從構想到執行歷經諸多挑戰,團隊原以技術傳承為出發點,未料隨著計畫推進工作日益繁重,從白天忙到深夜、從平日忙到週末假日再遇上各種突發狀況,累到宋旻玲都生病住院了;而住院期間,組員仍攜帶材料至醫院繼續進行製作,展現驚人的堅持與熱忱,就連范愛嫻的家人也主動協助,共同投入這場知識與創作的旅程。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左二)與參於共學陳玟呤老師(左一)與宋旼玲(右一)和范愛嫻同學合影。

經過長時間的耕耘,團隊最終完成釉下彩陶瓷菩提葉的技術試片建構,不僅李天任校長親臨展覽開幕現場給予高度肯定,簡江儒教務長也特別恭賀擁有外商與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資歷的范愛嫻榮獲教育部獎學金,即將赴英國帝門大學攻讀碩士,開啟國際學術新篇章。


成果發表會現場合影。

「身體力行的實踐,是一種深刻且持久的學習方式,相信這段經歷將在未來發光發熱!」陳玟吟老師感性地表示。此次計畫不僅是一次技術挑戰的實踐,更是學術與藝術跨域融合的成功典範,展現華梵大學積極推動創新教學與多元學習的辦學理念。

「菩提彩韻——釉下彩技術資料庫建構展」在華梵大學之安館1樓展區展出至6月11日,歡迎社會大眾前往參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