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獨立國協國際人道組織和平音樂家謝安琦(中)攜手加拿大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右)與台灣資深鋼琴家藍佳齡於華梵大學舉行「有聲敦煌,絲路弦音」音樂會。

獨立國協國際人道組織和平音樂家、華梵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校友謝安琦,攜手加拿大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與台灣資深鋼琴家藍佳齡,10日下午於華梵大學舉行「有聲敦煌,絲路弦音」音樂會,將千餘年前玄奘大師西域取經的故事,透過優美琴音流洩出來,全場師生聽得如醉如癡,安可聲不斷。


獨立國協國際人道組織和平音樂家謝安琦為表演作準備。

謝安琦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現為英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明愛學院(Ming-Ai Institute)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駐校藝術家,並為俄羅斯國合署(Rossotrudnichestvo)遴選的英國和平音樂家代表,曾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多年,是國際知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去年剛自華梵美術系碩士班畢業。


「有聲敦煌,絲路弦音」音樂會現場。

會選擇在事業有成時來華梵攻讀美術碩士,謝安琦笑說,新冠疫情時因打疫苗得到心肌炎,為了休養身心決定重返校園進修,重拾年少對繪畫的興趣,沒想到入學後被華梵創辦人曉雲導師79歲高齡辦校的偉大精神所感動,開始認真探討「覺之教育」並力行實踐,此次音樂會就是向曉雲導師致敬。


獨立國協國際人道組織和平音樂家謝安琦(左)致贈版畫作品給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

「有聲敦煌,絲路弦音」音樂會由位於倫敦的英國華人文化傳承中心(British Chinese Heritage Centre)策畫發起,系列首演10日於華梵大學舉行,由佛教藝術系、華梵文物館、英國華人文化傳承中心與台北國際青年演奏家樂團共同主辦,堪稱結合佛教藝術、世界音樂與文化展演的跨國藝術饗宴。


華梵大學董事仁華法師致詞。

謝安琦說,一改傳統小提琴音樂會多以演出古典曲目為主,「有聲敦煌,絲路弦音」以民謠、民族旋律和改編詩曲為主軸,依據「絲綢之路與玄奘取經路」編排曲目,帶領觀眾跟隨美妙琴音從長安出發,經過敦煌、帕米爾高原、中亞草原,最終抵達義大利,神遊1400年前玄奘大師取經的情境,並增添對東西文化交流的詠歎。


獨立國協國際人道組織和平音樂家謝安琦(左)與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雙小提琴二重奏。

尤其特別的是,在謝安琦精心設計、親自製作下,每一段曲目均有對應的精緻莫高窟壁畫或宗教意象影片,透過音樂再現千年石窟之聲,與佛教藝術深度融合。

而透過雙小提琴二重奏與鋼琴的重編演繹,全場聽眾有如進入「聲音版的絲路地圖」,跟隨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旋律穿越大沙漠,當小提琴跳弓與揉弦顫音在七聲音階裡輾轉,就彷彿沙漠中的駝鈴迴響,而華麗的旋律線條則似玄奘西行時攜回的異域梵音,交織出東西方文明的對話。


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進行獨奏。

值得一提的是,謝安琦的北京學生、10歲起即屢獲國際大獎的18歲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此次特別從加拿大飛來華梵挑大樑,擔任小提琴獨奏,演出〈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李隆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曲目,通過泛音技法,再現絲路上聲響考古的層積現象,曲曲動聽,觀眾都被他細膩與情感豐富的演奏風格深深吸引。


透過雙小提琴二重奏與鋼琴的重編演繹,全場聽眾有如進入「聲音版的絲路地圖」。

與謝安琦的二重奏更展現師徒兩人的十足默契,〈陽關三疊〉、〈在水一方〉、〈我的太陽〉、〈莫爾道河〉等曲目有如壁畫上波動的旋律,在另一位鋼琴家藍佳齡伴奏下,琴音交織,動聽悅耳,令觀眾在感動之餘,內心彷彿也見到了敦煌幽幽佛光,充滿梵音繚繞的喜悅。


青年小提琴家周珈民進行獨奏。

全場觀眾並在音樂會最後高聲齊唱曉雲導師作詞、李中和教授作曲的〈海天門〉,謝安琦也致贈親手繪製的版畫「Q版提琴小佛」給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感謝他的知育之恩,並提到自己在華梵兩年求學期間獲益良多,還在學校支持下,成為首位前往歐洲、日本等不同國家海外自主學習的華梵碩士生,收穫滿滿。


佛光大學馬遠榮副校長(右二)致贈華梵大學紀念品。

包括佛光大學趙涵捷校長、馬遠榮副校長、華梵大學董事仁華法師、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劉國威研究員等貴賓,10日也專程前來聆聽這場殊勝的天籟樂音。謝安琦說,今年10月還將在倫敦布魯斯城堡(Bruce Castle Museum)接續舉辦第二場,希望台灣文化與佛教藝術教育能透過音樂傳播,在全球人文交流中擔綱要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