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佛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梵大學盛大登場。 「第六屆佛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6日起一連兩天在華梵大學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海內外學者專家齊聚一堂,探討「跨地域與跨時代的佛教藝術──從圖像、儀軌到文化詮釋」等主題,7日還有膠彩佛畫與金工設計體驗活動。
此次研討會由全東亞唯一的佛教藝術專業科系——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主辦,李天任校長致詞表示,佛教藝術是佛法的可見化,讓慈悲與智慧在生活中顯現,以形色來引導心性的一種教育的型態跟方式。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致詞。 「我們不是把藝術當成一個技法,也不是把佛法當成理論來研究,而是努力在兩者之間建立一個生命的橋梁,希望透過課程、創作、展演、研究,將佛法的光讓人看見,進而了解自己的內心。」
李天任校長說,這也是為什麼華梵大學在高教目前艱困的環境中,堅持主辦這麼有意義的國際研討會,「期待未來佛教藝術能與數位科技、AI、美學、教育深入結合,成為教育新時代內在安定與創造力的根基,也讓藝術在佛法啟發中更具有深度,世界因為彼此的學術交流,多一點慈光與良善。」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發表線上專題演講。 研討會特別邀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以「佛教藝術在當代博物館的展覽策略」進行線上專題演講,知名佛教藝術學者文化大學陳清香榮譽教授、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常青教授、華梵佛藝系陳明華副教授等十餘位學者,也分別探討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與西藏間佛教藝術的互動、傳播與轉化。 知名佛教藝術學者文化大學陳清香榮譽教授發表專題演講「台灣佛門昭募課誦儀規所蘊含法義」。 7日將由佛藝系陳俊吉主任主講「百年膠彩佛教之回顧」,下午則特別規劃「膠彩佛畫工作坊」與「佛藝金工設計體驗活動」,讓與會者不僅在理論上激盪,更能親身體驗佛教藝術創作的實踐過程。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陳俊吉主任擔任專題演講場次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