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黎志文教授(右一)為吳桂竺同學作品〈當下〉作導覽。

走進圖資大樓五樓,一件件潔白的石雕作品映入眼簾,讓人的心情也跟著明亮起來;這是知名雕塑家、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客座教授黎志文帶領學生所舉辦的「石在好玩」石雕創作成果展,參展學生從18歲到75歲都有,大家無論資歷多寡與輩分高低,都一起拿出作品開心展示,向外界證明在華梵校園中自在學習的美好。


知名雕塑家黎志文教授作品〈之間〉。

「石在好玩」石雕創作成果展即日起至明年1月6日在圖資大樓五樓藝術大廳展出,25日的開幕茶會上,華梵大學教務長簡江儒特別感謝黎志文才剛辦完一年一度的國際石雕藝術節,立刻又召集修課同學舉辦期末學習成果展,而且還無私的將自己的工作台搬到學校,讓修課學生人數可以從15人擴充至20人,華梵的學生真有福氣!


簡江儒教務長致詞。

黎志文則大方分享自己的創作心法,「別以為『抽象』是西方外來的產物,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有了!」他說,當初去義大利留學時,就是帶著《說文解字》與甲骨文相關書籍隨行,從對中國象形文字的體悟中,利用簡化和抽象的概念發想創作,再用不同方法加以詮釋,創造出數十年來獨特且一貫風格的石雕作品。


廖能彬同學與作品〈無相之形〉。

正因體會到人的生命有限,黎志文建議同學應專注於同一個概念的創作,「方法可以不同,但概念不要一直變來變去」;他也發現有些人喜歡在作品旁添加小東西作為裝飾、點綴,但他提醒,雕塑裝置與空間感極其相關,必須考慮裝飾物與主作品間能否相得益彰的組合在一起,別以為加個裝置就一定會增加造型趣味,有時反而會影響了主體。


張芸青同學作品〈無相、實相〉。

知名書藝家、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也稱許黎志文將數量可觀的大型雕塑作品留在華梵展示,讓華梵變成全國最有人文藝術氣息的校園;他並呼應黎志文的看法,強調抽象學習真的很重要,文字從形象到抽象就是一種審美的提升,「只要結構美就可以吸引人,不必在乎一定要雕得像什麼,從中學習到立體造型的審美觀才是重要的。」


陳欽褔同學作品〈赤壁老牧〉。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吳桂竺以作品〈當下〉參展,他從黎志文四年前到華梵開第一門石雕課開始,就追隨學習到現在,自言第一次將作品打磨得這麼光亮,也感覺自己不斷在進步。他也以自身經驗鼓勵其他新加入的同學,石雕的過程可以磨心性,只要跟隨老師指導,慢慢敲、不要急,就能順利完成作品。


蘇旭成同學作品〈無題〉。

這學期才開始接觸石雕的美術系碩專班三年級張芸青因忙於畢業展,只能先以尚未完成的作品〈無相、實相〉參展,她說,雖然只有學習半年,卻已經成為黎志文的粉絲;她更打趣,黎老師指導有方,讓初學者的作品看起來都有「跳級」的水準。


陳浩妮同學(右)在作品〈朱槿之韻〉加入漆藝元素,身旁為漆藝名家王清源老師。


李苙萁同學與作品〈屎屎順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