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藝術學系李蕭錕教授作品〈泥金泥銀篆書心經〉。
以小沙彌禪畫和寫經書法聞名海內外的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客座教授李蕭錕大師,與書藝家黃智陽教授首度舉辦雙人個展「雲山因緣」,將傳統佛經與日常生活的書法創作重新賦予色彩、美學、設計與時尚,尤其以七種顏色書寫成的彩色心經,細膩優美令人驚艷,吸引許多年輕人前往朝聖。
「誰說佛經和書法一定要用傳統的墨汁書寫?」從事教育工作近半個世紀的李蕭錕教授,大學時期水彩畫所向皆捷,是各項美術大賽西畫組的冠軍,但研究所時期受到當時在文大美術研究所任教的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抄經是功德」一句話影響,毅然決然走向寫經與禪畫之路,後來並成為華梵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

佛教藝術學系李蕭錕教授致詞。
李蕭錕教授深知要開發年輕人對藝術的可能性,指導者必須先挖掘出自己內在的創意,而他也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因此歷年創作出的小沙彌禪畫,無論灑掃、讀書、打瞌睡、等公車、躲雨,都一派稚真的做著尋常世間事,以詼諧手法展現禪意趣味,風靡藝文界與大眾,坊間甚至還出現一堆山寨版。
近年李蕭錕教授更獨樹一格的將色彩、設計、美學與佛法,融攝在短短260個字的佛教代表經典《心經》創作中。「傳統的寫經和書法應該呈現得更有現代感,才能啟發年輕人的內在,讓他們知道『原來佛經也可以這樣玩』,進而觸動年輕人對佛教世界的嚮往!」李蕭錕教授這麼說。

佛教藝術學系李蕭錕教授作品〈彩色篆書心經〉局部。
此次「雲山因緣」禪藝雙個展中,李蕭錕教授一口氣展出以篆書、隸書、行書、中山王國銘文、甲骨文、竹簡等六種不同字體書寫成的17幅心經創作,其中除了大量使用泥金、泥銀,還有多幅彩色心經,以如彩虹般的七種絢麗顏色書寫,中間甚至別出心裁的穿插了可愛的小沙彌禪畫。許多年輕朋友看到這些充滿時尚感的書法創作,都歡喜不已。
「雲山因緣」禪藝雙個展的另一位主角為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教授。曾經擔任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國際展策展人的他,擅長將日常生活的感悟書寫在創作中,並設計出充滿現代感的版面構圖,令人驚訝「原來書法也可以表現得像畫一樣美!」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為現場貴賓們導覽。
身兼華梵大學主任秘書的黃智陽教授說,藝術家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他在忙碌的生活之餘,仍然把握課堂上與學生對話或下課後的時間,留下自己的作品,日後回頭細看,就好像翻閱日記般,充滿了對當下時空記憶的感動。「如此的創作方式,留下的不是書法,而是更有感染力的生活體悟,也讓觀者沉浸在哲思氛圍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雲山因緣」禪藝雙個展中有一幅作品〈雲心〉,是黃智陽院長以濃厚的釉彩,透過「雲」、「心」兩字表現出他對華梵校園雲山繚繞、梅櫻繽紛的景象,並且高難度的一次性書寫完成,再經830度高溫窯燒成形,令人眼界大開;而展場中將各種大小不一創作拼接掛置的布局,也突顯出混搭的現代風,讓人耳目一新。
董事長悟觀法師致詞。
促成兩位大師級書藝家聯手合展的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表示,此次雙人個覽是為紀念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十八週年,兩人都是華梵大學栽培出來的藝術家,李蕭錕教授的〈心經〉充滿「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的震撼力,黃智陽教授的書法創作則流露出對華梵因緣的珍惜,都是深植人心、令人感動的好作品。

董事李天任教授致詞。
華梵大學董事李天任教授也說,李蕭錕教授的藝術創作令人從安定中衍生喜悅,黃智陽教授則以活繃亂跳的心嘗試有如「書法博物館」的多元風格,兩人巧妙合體不僅沒有違和感,反而展現出華梵大學比其他大學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雲山因緣」李蕭錕、黃智陽2022禪藝雙個展,即日起至11月12日在「藝在藝術空間」(新北市中和區橋和路25號5樓)展出,展覽參觀採預約制,歡迎大眾前往參觀,洽詢電話:02-8921-8912。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作品〈雲心〉。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為董事長悟觀法師簽書。

李蕭錕、黃智陽「雲山因緣」2022禪藝雙個展於「藝在藝術空間」展出,歡迎大眾前往參觀。

黃智陽院長(左起)、李蕭錕教授、董事長悟觀法師及李天任董事在李蕭錕教授的〈心經〉創作前合影。

雲山因緣2022禪藝雙個展,參觀者細心欣賞書藝作品。

佛教藝術學系李蕭錕教授作品〈江雪〉。

李蕭錕教授(左)的作品〈人生三部曲〉。

佛教藝術學系李蕭錕教授(中)為現場來賓簽書。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作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