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舉辦「生命的蛻變與躍進」學術研討會。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4日起舉行「生命的蛻變與躍進」學術研討會,來自政大、慈濟、山東大學與華梵的學者、研究生齊聚一堂,發表十餘篇精彩論文,並舉行創辦人曉雲導師「人生三部曲」論壇,為「覺之教育」激盪出薪傳的火花。
「2023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學術研討會——生命的蛻變與躍進」於華梵大學國際會議廳一連舉行兩天,包括董事長悟觀法師、林從一校長、高柏園前校長、佛教學院冀劍制院長等人皆參加盛會,並擔任「人生三部曲」論壇與談人。
悟觀董事長表示,曉雲導師在著作《東西南行散記》中,寫下「覺之教育」所隱喻的一段文字「禪覺——人生三部曲」,透過在火車上與印度泰戈爾藝術學院院長難陀婆藪進行「繪圖對話」,洞燭了生命的先機,看似平順的故事,談的卻是人生的核心樞紐,讓她深有同感。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右)擔任「人生三部曲」論壇與談人。
悟觀董事長說,曉雲導師文中指出,人最怕不懂道理,但知道得太多,入而不能出,提起不能放下,有執著便有障礙,這就是「理障」;反觀菩薩的境界,不但能挑起放下,放下後還要挑起,如是悲智雙運,才能達到「無所得」的深妙境界。
悟觀董事長認為,放下提起、提起放下,指的是從假觀入空觀後,再從空觀入假觀,行菩薩道,饒益有情,達到身、息、心三者融合為一的通明觀,這就是「無所得」的境界,也是生命本然的狀態。
林從一校長也從分析哲學的角度分享,曉雲導師人生三部曲的蠶隱喻,來自於蠶飽食之後吐絲、卻又為所吐之絲所困、之後再咬破蠶繭衝出等三個階段。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中)從分析哲學角度分享「人生三部曲」讀後感。
林從一校長認為,現代的蠶絲是「理障」,阻斷了心靈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或許藝術、遊戲、幽默會是現代人破繭而出的方式,止觀也是現代人面對科學時,值得學習與融合的不同角度!」
高柏園前校長幽默的說,他發現自己現在是「理障」,接下來可能會變「智障」,再來就成為「身障」了!但能知道自己「理障」已是件不簡單的事,透過「覺之教育」察覺自己生命的有限性,並讓生命轉入另一個「轉識成智」的層次,看到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曉雲導師引導我的覺之和自省!」

華梵大學高柏園前校長(中)感謝創辦人曉雲導師推動「覺之教育」對自己的提點。
冀劍制院長也說,陷入「理障」卻毫無自覺是最可怕的事,「理障」就是學有所得,「出理障」便是從「有所得」變成「無所得」,若主張一定要放下才是對的,就是一個「理障」,應在放下與提起之間領悟到自在的智慧。
冀劍制院長並表示,曉雲導師人生三部曲「蠶、繭、蛾」三階段的比喻對他最大的啟發,在於過去以為「執著」與「受困」是不好的事情,必須徹底擺脫或盡量避免,但現在則認知到「執著」與「受困」是人生必經之路,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分,更是「解脫」的一部分。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冀劍制院長提出對「人生三部曲」的看法並發表論文。
為期兩天的東研所學術研討會除了舉行「人生三部曲」論壇,並邀請明新科技大學前校長袁保新教授專題演講「從聊天機器人談到中西哲學的差異」,加上五場主題互異的論文發表會,所有精彩內容都可上https://www.facebook.com/HFU.OH觀看影片直播。

明新科技大學前校長袁保新教授進行專題演講。

研討會與會者合影。

研討會與會者在會場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