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智陽作品《覺》。
佛經不只是在法會中被歌誦的聖典,也可透過藝術的活用與日常對話;華梵大學東亞書法研究中心難得集結鄭善禧、杜忠誥、李蕭錕等八大書法名家,舉辦「經‧覺」當代寫經與創作展,創作者對經典的感悟透過書法藝術躍然紙上,喚醒參觀者的覺性,也讓人讚嘆華梵大學對書藝教育的努力。
古琴老師翁瑞鴻現場彈奏一曲〈普庵咒〉。
在古琴老師翁瑞鴻彈奏的悠揚古琴聲中,「經‧覺」當代寫經與創作展於14日下午在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橋藝術空間」揭開序幕,優雅的展場高朋滿座,賓客雲集,許多藝文界與學界人士,包括馳翰拍賣公司曹崢軍董事長、藏逸拍賣公司李承倫總經理、桃園美術館陳俋佐督導,以及曾長生教授、龔詩文教授、聞名畫廊負責人張勝浪等貴賓也都到場祝賀,一睹難得一見的大師墨寶。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右)致詞。
策展人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指出,誦念一部華嚴經可能需要21天法會,誦完也可能不記得經典內容,但當我們靜下心來,佛經中的隻字片語卻往往變成啟發覺性的種子,再將內心的感悟透過藝術彰顯實踐,既能將佛經內容轉變為美好的藝術品,也能感動更多人。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致詞。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一進展場就被現場的氛圍所震懾,因為「彷彿見到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尤其當看到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以墨造境,用小行書寫下「是時觀自在菩薩起大悲心,身上一一毛孔皆出大河」時,讓他看待人事物觀點有很大的改變,也感受到身心從寧靜到內外統整為一,是這次經覺展帶給他最大的意義。
帝圖藝術拍賣公司董事長劉熙海致詞。
帝圖藝術拍賣公司董事長劉熙海讚嘆華梵大學雖然是一所私立大學,經費資源不若其他國立藝術大學豐厚,但仍堅持成立東亞書法研究中心,持續舉辦令人驚艷的展覽,吸引這麼多藝術愛好者前來,每場展出都成功吸引觀者眼球,真是非常不容易,對於藝術教育的推廣用心值得肯定。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致詞。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也稱許華梵大學藝術學院的聲譽已在國內嶄露頭角,禮聘多位名師教學,更令書畫界趨之若鶩,紛紛前來報考研究所,這次展覽更都是大師級的作品,真讓觀者不虛此行。
華梵大學校務顧問蔡傳暉教授表示,華梵大學強調覺之教育,藝術領域在黃智陽院長引導下,已走出一條自我覺察的道路,尤其當閉上雙眼聆聽古琴,體會眼觀鼻、鼻觀心的靜坐感,再張開眼睛看到書法家的「經覺」藝術品時,真的感受到自己的覺性在剎那間被啟發,「這樣的展覽應屬國內書法界少見,非常值得推廣。」

鄭善禧作品《五經章句,一樹菩提》。
此次「經覺」書法展十分難得的集結國內八大書法名家——鄭善禧、杜忠誥、李蕭錕、林隆達、趙宇脩、黃智陽、許悔之、鄧君浩等大師作品,年紀最長的鄭善禧更已逾九十高齡,他們將自身對佛經經文的感動,透過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來,光看創作,就可感受到佛道禪學思想的氣韻,讓觀者不僅看到作品,更深入見到創作者本身,就是一件擁有生命感悟的藝術!
參與者現場簽到,來訪參觀人數眾多。
「經‧覺」當代寫經與創作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8日為止,地點在華梵大學橋藝術空間(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6樓),歡迎社會大眾免費前往參觀。

鄧君浩作品《造像寫經》。

趙宇脩作品《安禪》。
李蕭錕教授作品《夢幻泡影》。

杜忠誥作品《以金作器,器器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