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第35屆校慶美展在霓虹藝術空間率先登場。 還有一週就是華梵大學35週年校慶,作為校慶暖場最重要的活動「校慶美展」於22日率先登場,得獎作品橫跨繪畫藝術、立體與空間、文創設計、水墨膠彩、書法篆刻及影像藝術等六大類,風格多元、內涵豐富,充分展現華梵校園作為山城藝術村的生命力。 校慶美展作品吸睛,全校各系師生都前來觀賞。圖為攝影與VR設計學系沈昭良主任(中)與系上老師林冠名(右)、陳敬寶討論得獎作品。 今年校慶美展由主辦單位美術與文創學系公開向全校各系學生徵件,鼓勵不同系所激盪創意,以藝術交流彼此觀點。美展並邀集美術系及攝影與VR設計學系等8位跨領域教師擔任評審,展現校園藝術創作能量與多元視覺語彙。 與會師生大合影。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表示,華梵校慶美展自創辦以來已傳承逾30年,創辦人曉雲導師在世時,每年必定親自出席校慶美展頒獎典禮,甚至連美術系展也未曾錯過,因此帶動校內師生重視藝術的風氣,直至今日,華梵仍是全國綜合型大學中最重視藝術的高等學府。 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右)與佛教藝術學系碩一得獎學生智蓮法師及其作品〈伴行〉合影。 黃智陽院長說,大崙山特殊的環境與氣候,適合孕育出具有深度、人文哲理與內斂的藝術家,今年得獎作品從平面、立體、裝置到影像等各種媒材都有,不只是技法,更能帶入觀念上的哲思與生命深度,非常值得欣喜。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四吳震濠的〈系列—我與我們〉勇奪繪畫藝術類第二名。 美術與文創學系鄭蕙文助理教授也說,大崙山上寧靜的狀態蘊含了深厚的底蘊,讓華梵的藝術幾乎自成一個學派。 美術與文創學系二年級林峰邑與入選作品〈系列—漂浮的夢幻〉、〈幻星游離〉。 楊侖助理教授更開心和大家分享好消息,前幾天剛揭曉的大墩美展,今年油畫類首獎「大墩獎」得主曲宣就是五年前畢業的華梵美術系學長,他的作品帶有大自然意味又富含當代氛圍,年紀輕輕20多歲就能贏得全國最大獎殊榮,對學弟妹來說真是一大鼓舞,而他當初也是從校慶美展歷練出來的。 美術與文創學系三年級陳冠霖的〈系列—幻象詮釋〉贏得立體與空間類第二名。 今年校慶美展各類組第一名得獎者分別為:繪畫藝術類孫士閎(美術系碩四)、立體與空間類任妤蓁(佛教藝術學系碩二)、水墨膠彩類謝奇偉(美術系大四)、書法篆刻類陳福祺(美術系碩專一),影像藝術類與文創設計類則從第三名開始,前兩名從缺。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班四年級孫士閎的作品〈系列—在灰燼裡尋找以前的記憶〉榮獲繪畫藝術類第一名。 其中,年輕世代的孫士閎是校慶美展常勝軍,其大型繪畫作品的創意和技法每每令觀者驚艷;而陳福祺則已年逾70,出身藝術世家的他是攝影、書法、繪畫和音樂高手,曾擔任兩廳院專業調音師,其攝影作品才剛在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如今又以一手好字奪得校慶美展書法類第一名,堪稱藝界高材生。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專班一年級陳福祺的作品〈李商隱詩「風雨」〉贏得書法篆刻類第一名。
目前擔任中國藝術家協會監事的陳福祺說,藝術不分年齡,自己是在眾多好友鼓勵下再到華梵進修,讓人生下半場活得更精彩,如今上課還不到半年,就已經深感「半新鮮、半成就」。 美術與文創學系大四謝奇偉以四幅大型創作〈四季意象—春夏秋冬〉贏得水墨膠彩類第一名。 所謂「半新鮮」,陳福祺說,老師們的專業指導讓他學得更深更廣、見識更多,「彷彿從原本的藝術世界進入到另外一個藝術樂園,有一種天上人間的感覺」;「半成就」則是指自己原本就熱愛藝術,也常參加各類攝影展與書法展,相信在華梵的教育下,未來一定可以有更多的創新和成就,也將開拓出更多的藝術學習領域。 佛教藝術學系碩專班四年級陳春燕創作四年的〈詩意的樓居〉系列攝影作品〈山水〉終於得到影像藝術類第三名,覺得很開心。 華梵大學第35屆校慶美展即日起至11月27日在霓虹館5樓霓虹藝術空間展出,歡迎師生及社會大眾免費參觀,一同感受華梵山城的人文氣息與藝術魅力。 第35屆校慶美展作品多元豐富,吸引許多師生前往欣賞。